近日,《新華文摘》2022年第14期全文轉載了我校曆史文化學院覃兆刿教授的文章《作爲記憶和史料的檔案》。該文系覃兆刿教授做客新華網中國GLAM(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公開課的主要內容,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2年5月12日理論版。

《作爲記憶和史料的檔案》主要討論了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從檔案作爲人類精神活動、行爲方式和作爲物質對象、內容實體的特質與價值出發,分析了檔案記憶類型和檔案記憶在社會治理中的實現場景和路徑,強調了作爲記憶活動內涵的檔案存儲、維護和提取的專業目標;二是分析了檔案史料特征,並就當下檔案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史料保真以及蔚然成風的檔案史料整理研究中如何體現存真求實表示了關切;三是扼要介紹了檔案雙元價值觀的核心意蘊,闡釋了創建這一理論體系的目的在于強調檔案工具價值與檔案信息價值的共同作用,以促成信息化時代檔案工作的“中和”生態和存用並舉的記憶建構重心。覃兆刿教授認爲檔案事業現代化一方面要體現其作爲記憶建構和治理抓手(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又要重視其作爲信息實體和知識源泉(信息價值),檔案館事業發展戰略應形成方式與對象、精神與物質、實體與信息、管理與內容、安全與開放、建構與共享、治理與文化的雙向並重。
《新華文摘》是國內最具權威影響力的文摘期刊之一,是大型理論性、綜合性、資料性文摘類期刊,也是集中擇優推介人文社會科學及相關領域重要成果的核心平台。
原文鏈接:http://www.zgdazxw.com.cn/news/2022-05/17/content_333157.htm
(審稿:王義芳)